旺報:萬延海的壓力 NGO的困境

旺報:萬延海的壓力 NGO的困境

2010-05-14 旺報 【顧爾德】
繼高耀潔醫師之後,中國另一位推動愛滋病防治、為愛滋病患爭取權益的民間人士萬延海也離中赴美。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萬延海說:「出走到美國是為『突圍』」,希望藉此擴大「愛知行研究所」的生存空間。「愛知行」是他成立用以推動愛滋病防治的民間組織。



籌資推動愛知行動案

和高耀潔一樣,萬延海也是學醫出身,但念的是公衛而非醫學系。1988年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後,在衛生部下屬的中國健康教育研究所工作。92年投入愛滋病防治教育,因宣導工作涉及同性戀議題而遭衛生部批評。

94年他掛靠在北京現代管理學院健康人類學系,自籌資金推動「北京愛知行動專案」,以草根組織方式開始了至今16年的愛滋病防治工作。2002年「愛知行」在北京市工商部門註冊為「愛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之後改名為「知愛行資訊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也許讀者好奇,一個公益性民間團體為何在工商部門註冊為「公司」?這點其實就是導致萬延海出走的主因,也反應出中國NGO普遍的困境。

「愛知行」工作愈受到國際注意,萬延海愈獲得國外人權及愛滋病防治團體授獎肯定,他也愈受到當局關注。

批愛滋防治不力被捕

2002年8月,他在網路上發表文章《評河南省衛生廳「關於全省愛滋病防治工作的彙報」》,批判河南省對愛滋病防治不力,被公安單位以洩露「國家機密」逮捕,經過海內外聲援,近一個月後他才被釋放。

之後,萬延海仍繼續領導「愛知行」,直到今年初終於決定出走「突圍」。他說,「愛知行」近來先受到工商和稅務部門查稅,且政府對NGO外匯捐贈管理趨緊,接受海外捐贈更難,加上個人感受到人身安全威脅,於是離開中國。

中國NGO團體的處境

「愛知行」以公司名義登記,因此遇到查稅問題。為什麼要以公司名義登記?2006年萬延海曾說明中國NGO團體的處境:「在城市裡,很多民間發展起來的非政府組織在工商部門註冊,因為無法在民政部門註冊。」

他說,這些組織面臨較高的運營成本與納稅壓力,但「可以吸納大額的資金援助,可以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待遇,可以對外簽訂具有單位身分的合同,方便組織大型的社會活動,有的時候可以營利。」

愛知行在2005年資助全國各地20多個組織的愛滋病工作;同年也獲得美、法、英、澳、加、荷等地的組織贊助。但中國政府一直很忌諱NGO組織與外國建立密切關係。官方要的NGO是「輔助」政府的不足,而非自行提出行動綱領;是給政府「建設性意見」,而非公開批判政策錯誤。

愛知行不願意當「小綿羊」,無法成為「合法」NGO,於是當愛知行以公司形式接受外國捐款時,就給了稅務、工商單位可以調查關切的藉口。

蓬勃的NGO團體是多元社會的重要元素,這不僅攸關中國和諧社會的實現,也是建構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社會支柱。2006年萬延海被捕前兩個月,曾到台灣交流愛滋病防治經驗,他認為,若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前督促當地政府妥善處理愛滋問題,將是一股巨大力量。其實不只愛滋病議題,在中國NGO團體處境艱難之際,台灣民間站在道義或利益面,都該拉他們一把。

(作者為專欄作家)


營業時間:14:00~23:00 (每週二公休) 
地址:800高雄市新興區河南一路120號2、3F 
電話:07-2351010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