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在講座會中,宣導面對艾滋病帶原者時應有的正確態度。左起沈曉嵐、覺誠法師、黃開興、李仕興和陳漢祖。(圖:星洲日報)
(吉隆坡11日訊)你敢擁抱愛滋病帶原者嗎?由星洲日報與吉隆坡愛滋支援服務社(KLASS)聯辦的“愛之多面——瞭解愛滋病,關懷帶原者”講座,昨晚在八大靈再也星洲日版總社文化廳圓滿結束。現場讀者都因這講座,而對愛滋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講座會邀得4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主講人,以宗教、醫學及帶原者的角度切入,破解了大家對愛滋病的誤解與迷思。主講人包括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黃開興醫生、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中文部主任陳漢祖以及愛滋病帶原者李仕興。
社交活動不會傳播病毒
黃開興表示,群眾無需害怕與愛滋病帶原者接觸,因為HIV病毒無法常時間在體外環境生存,如果沒有交換體液或血液,如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筒、輸血、分娩、哺乳等行為,是不會輕易感染愛滋病的。
“一般的社交活動或接觸,如擁抱、共餐、親吻,是不會傳播HIV病毒的。”
他也鼓勵帶原者不要絕望,因為只要適當治療,在無副作用的情況下服用抗HIV藥物,壽命一般可延長15年。
染毒癮感染HIV病毒
李仕興因年輕時染上毒癮,共用針筒而成為HIV病毒帶原者。他在講座中現身說法,與現場讀者分享他感染HIV病毒後的心路歷程。
他說,他承受過有色眼光、社會的拒絕,也曾無法接納自己,幾乎要被別人冰冷的心和自己的心灰意冷給打敗。
回想過去,他說了句發人省思的話:“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人的心。”但最終他靠著信仰的力量重新站了起來,不斷自我增值,而且還成了一名牧師。
灌輸正確性觀念 社會應多關心青少年
陳漢祖在演講前,要求現場觀眾嘗試與身邊的人互相擁抱,藉此機會帶出接納與關懷對艾滋病帶原者的重要性。(圖:星洲日報)
覺誠法師與神學院講師陳漢祖,雖來自不同宗教背景,卻異口同聲地表示“接納、愛與關懷”是宗教信仰的立場與角色。
覺誠法師認為,面對愛滋病帶原者,我們不應追究其得病原因與過程;重要的是,付出愛與關懷來治療他的心。
她也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社會大眾應多關心青少年,為他們“打預防針”,多做思想建設。因此,她對於吉隆坡愛滋支援服務社目前到校園為青少年灌輸正確性觀念的活動深表認同。陳漢祖表示,我們應以耶穌為榜樣,主動靠近有需要的人,以生命來體現愛。
他說,時下青少年流行多性伴侶、婚前性行為是危險的,並鼓勵大家要有正確性價值觀。“婚前沒有性行為、婚後沒有婚外情”,以將染上愛滋的風險減到最低”。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知名主持人沈曉嵐,擔任現場主持工作。講座氛圍知性之餘不失溫馨,流暢且無冷場。
新聞來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營業時間:14:00~23:00 (每週二公休)
地址:800高雄市新興區河南一路120號2、3F
電話:07-2351010
Email: sunshine10khh@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