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校園欺凌同性戀成風氣 教育界審慎


今年6月,新紐澤西州Ridgewood的Benjamin Franklin 中學就校園欺凌舉行教育活動,圖為8年級學生在向6年級的學生演示什麼叫欺凌。紐約時報照片


全美接二連三發生同性戀青少年因受同學欺凌而自殺的事件,令學校決心加強打擊校園欺凌,但與此同時,議題又無可避免地涉及性傾向之爭,教育界人士表示,推行政策的過程猶如踏進地雷陣,不得不步步為營。


美聯社紐約8日電在明尼蘇達的安諾卡─赫尼平學區,自從7月時一名15歲學生不堪同學欺負而上吊自殺後,學區開始檢討反欺凌的政策,但學區督導卡爾森說,期間收到來自左、右兩個陣營各自言詞激烈的信件,部分信中謾罵的程度是他前所未見,鑒於事態嚴重,學區甚至可能要司法部介入。

安諾卡─赫尼平學區的例子在全美可說頗為典型,這個地處明州北部,包括13座城鎮4萬名學生的學區內,居民的政治立場左右皆有,校方去年通過政策,在打擊校園欺凌時,在性傾向之爭上嚴守中立,避免得失任何一方的家長和民眾。

卡爾森承認,中立政策有時會在學生之間造成誤解,令人以為老師會插手同性戀學生被人欺負的個案,因此學區8月時澄清政策,說在性傾向議題上保持中立,不代表容忍學生欺凌同性戀的同學,學校與老師發現事件時仍要干預。

對於學區的立場,保守派團體明尼蘇達家庭協會說,抗欺凌政策應側重宣揚「欺凌是錯誤的」這一訊息,受害人本身的性格特質並非關鍵所在。不過同性戀權益團體GLSEN反駁,任何政策要收到效果,必須先面對問題根源,同性戀受歧視的問題得不到正視,反欺凌政策注定不會有效。

GLSEN曾訪問過全國7000餘名學生,當中18%表示學校在防止同性戀學生受欺負方面,有較完善的措施,而這些學校的同性戀學生,不但較少受滋擾,而且在發生問題後也更樂意向校方舉報。

在全國層級,國會正醞釀立法,要求接受聯邦資助的學校,需落實明確反對欺負同性戀同學的措施,支持提案的一方指,建議得到跨黨派的支持,不過由於民主黨在下月的選舉形勢處於下風,因此提案在新一屆國會有多大機會通過,始終是未知數。

新聞來源:加拿大星島日報


營業時間:14:00~23:00 (每週二公休) 
地址:800高雄市新興區河南一路120號2、3F 
電話:07-2351010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