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禁令涉歧視 損國家形象

香港明報:禁令涉歧視 損國家形象

2010-05-11
【明報專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下稱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接受人民網訪問時表示,在愛滋病全球流行早期,很多國家疫情輕微,威脅主要來自外國,所以限制愛滋病患者入境。1985年,中國在北京發現首宗外國人愛滋病感染個案,1986年頒布了《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1989年,中國更施行《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主要限制愛滋病、性病、麻風病患者入境。



病例數據證禁令沒必要

國家衛生部艾滋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楯解釋當年國家設下愛滋病患者入境限制的初衷﹕「當時我們的思路是﹕築起一道新的長城,禦愛滋病於國門之外。」不過,法律剛制訂,國外便有反對聲音,認為實施相關入境禁令是歧視愛滋病患者。

防治中心研究員呂繁認為,是否禁止國外愛滋病患者入境,對國內愛滋病發生率沒什麼影響﹕「相關入境限制執行25年以來,查出國外輸入型愛滋病患者僅4800多例(不包含港澳台地區),我國國內原發病例卻有23萬。」國家衛生部疾控局副局長郝陽也稱﹕「隨着愛滋病防治認識水準提高,這樣的限制措施被證明是不必要的。」限制患者入境的措施,不僅對疾病防控的作用有限,反而屢次成為中國舉辦國際活動的不便之處。

被斥無知 趁世博解禁

2010年3月,中國曾拒絕帶有愛滋病毒的澳洲作家Robert Dessaix到上海參加國際文學節,引起海內外廣泛非議。Robert Dessaix接受澳洲報章訪問時表示感到受輕蔑,近百名澳洲作家聯署要求中國政府道歉,批評北京當局的做法是「基於恐懼或無知的歧視行為,有失一國文明開化之名」。聯署者不乏知名人士,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 M Coetzee及布克獎得主Thomas Keneally。事後,衛生部透露中國政府正考慮取消有關入境限制,至2010年4月,中國終於解除限制。

得悉中國解除禁令,Robert Dessaix回應道﹕「繼美國後,中國把我們(愛滋病患者)視為有問題的人,而不是需要被禁止(入境)的人,我想這是中國的一大進步。」不過,他表示短期內沒有計劃再到中國。

撤銷入境禁令前,中國舉辦部分大型國際活動時,曾有限度放寬限制,1990年亞運會、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及2008年奧運會等活動,中國都由國務院批准、臨時允許患有愛滋病、性病、麻風病外國人入境。

上海世博會預計可吸引400萬海外遊客,坊間認為中國政府銳意藉此提升國際形象。國務院在世博開幕前宣布撤銷入境禁令,放寬力度有別以往,此舉為中國帶來一些國際及社會的肯定。


營業時間:14:00~23:00 (每週二公休) 
地址:800高雄市新興區河南一路120號2、3F 
電話:07-2351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