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大補帖:學校性教育渴望同志
■王晧安
最近有一些社團想在進一步學習「同志性教育」,為什麼要談同志性教育呢?談些什麼呢?為什麼有同志性教育的需求?
有些教育團體談同志性教育,是與同志刻板化連結地談「愛滋防治」,尤其僅關注「男」同性戀的性疾病預防,忽略性議題的複雜與多元面向。另一些同志性教育課程較考慮同志的主體經驗。除了性病防治之外,也談談男同志、女同志性伴侶間的性實務。從氣氛營造、清潔、前戲、安全性行為、如何幫助彼此性高潮,到完事後的調適。
現有的性教育內容,能否滿足同志伴侶呢?而具體談如何使用與選用指套、保險套?何時該採安全性防護?如何使用性玩具?為什麼要用水性潤滑液?除了性病,還有避孕、色情、人工流產、性傾向、宗教、社會文化、資本主義、政治、伴侶間權力關係等議題,現有的同志性教育包括哪些面向?
我們無法否認宗教、社會如何對我們影響。性不是只有性伴侶間自己的私事,在性行為的床上,就是家庭、族群、社會、文化、政治運作的現場。以我自己身為佛教徒為例,佛教的節慾立場影響了我對於性愛的觀點。在做愛的同時,宗教與社會的性道德觀就在現場;一瓶好的水性潤滑液價格如何,容不容易購買與取得,與資本主義市場亦有關係。性教育現場,就是文化的戰場。
性教育缺乏使國民對性感到恐慌。而現有的學校性教育,不但缺乏社會、權力、性別觀點,更缺乏同志的主體性經驗。使目前同志性教育僅盛行於社團裡、非正式教育之中,年輕同志在校園中缺乏體制的支援,忽視同志學生的經驗與需求,同志性教育在學校中是缺乏的。
因此,具有性別平等觀點的性教育要能夠「減低恐同」,要承認同志學生的性教育需求。但校園中不但缺乏性教育,更只重視與生殖的連結、異性戀中心的性教育,同志的性被視為次級的性。像是對於性傾向確定的差別對待,彷彿異性戀在6、7歲就會確定自己的性傾向,而非異性戀就要到18歲甚至更年長才可以被接納是確定自己的性傾向。
異性戀預設的學校性教育與生殖作強烈的連結,同志性教育卻缺乏與生殖的連結,認為同志是無法生育的,弄得好像同志都不孕或不想生孩子,忽略要生小孩其實很容易,養育孩子才真正困難。迴避性實踐與安全性行為話題的同時,卻也把年輕學子養育孩子的困難面也忽略了。如果能讓年輕人了解養育子女的辛苦、性病感染後治療過程中需投入的努力,更能提昇從事安全性行為的意願。
在以生理結構取向的性教育內容中,就算有教導如何從事安全性行為,卻沒有教我們如何說服對方使用保險套?常常教我們如何拒絕性誘惑,卻鮮少教導我們如何健康地表達性邀約?性邀約在被拒絕之後,該如何自我調適?甚至,如果要從事一夜情,有哪些行規要注意?如何自我保護與避免傷害別人?或是有沒有更多元的性?
性教育的課該令人感到有興趣的,為何總是上得很不安、無聊?學生在班級中被視為野獸而無法掌控?學校性教育是文化的戰場,應當檢視學校性教育的異性戀中心與同性戀恐懼。學校性教育渴望同志的主體經驗,同志學生更渴望學校重視他們的性教育需求。
(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秘書長、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